文化宣传.jpg

历史溯源

太湖明珠,江南胜地。

坐落于太湖之滨,无锡历史滥觞于千年前的“泰伯奔吴”。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泰伯以其带来的周原先进文化,结合江南水乡的特点,带领当地居民开掘人工运河“泰伯渎”,即今之伯渎港。泰伯渎东连漕湖,西接运河,流经吴国的发祥地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它保证了两岸农田的灌慨,便利了远近的舟楫往来,对吴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伯渎港仍是沟通梅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水道。(有点好奇这还是不是真的,反正我在梅村上学的时候觉得那条河十分狭窄,看上去较浅,而且有一定污染,大概只能通行一些小船吧……或者说其实是我找错河了?)传说泰伯还建有“鸭城”、“麋城”饲养禽畜,还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等。这些开发都是适合江南地理特点的,为吴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据吴国早期青铜器铭文所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厥川三百”的太湖一带水网地区的吴国的立国规模已相当可观。[1]

地理条件

无锡北傍长江,南临太湖,地形地势多为江湖冲积平原, 河流纵横, 港汊密布。主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则干冷,但是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摄氏度。

文旅景点

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是一个世界著名景点,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无锡市灵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体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1997年11月15日落成开光。大佛所在位置为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城市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佛艺术造型由南京艺术家吴显林负责雕塑设计。[2]

渤公岛

渤公岛是无锡市最大的人工岛屿,绿化面积约40公顷,是蠡湖36公里环湖观光带的其中主题公园之一。渤公岛是为纪念治水先贤张渤而取名,是一座集调水、自然、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生态岛。在渤公岛生态公园内,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得到了很好的融合。香菱湾、荷花港、芦苇荡、三友小筑等处风光旖旎,“芙蓉亭”、“曲荷堂”、“清莲桥”、“掬月轩”则是古朴雅致。园中亭、台、楼、堂、轩、榭等取名,均取材于东汉张渤治水的民间传说,其中望天亭、观水亭、流云亭等生动演绎了当年张渤观天象、察水情的治水情景。以张渤女儿取名的“晓风楼”、“浞雨楼”、“润雪楼”,则透现着古老文化的气息,与承露台上的张渤化身猪婆龙雕塑像、景墙等一起,组成一个个人文景观,共同凸现以张渤治水为主题的丰厚的人文生态底蕴。 在公园北端,还建有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蠡湖史馆,以传承蠡湖文化,展现蠡湖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及经济发展进程,将成为科普知识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

梅园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公园。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园内还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轩、招鹤亭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2020年2月,为表达对广大医护人员的感谢,自景区恢复开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入园政策。

东林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又称“龟山书院”,由杨时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后废弃;明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重建书院并在此讲学,后被魏忠贤下令拆毁;清代书院重建,后改为东林小学;2002年腾退小学,开辟为旅游景点。

锡惠公园

锡惠公园位于江苏无锡市西郊,占地90公顷,是一座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舒适的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锡惠公园有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点。锡惠公园始建于1958年。锡惠公园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十四个核心景区之一,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

鼋头渚

无锡市鼋头渚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鼋渚路1号,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占地面积5.39平方千米,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是太湖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景点之一。民国五年(1916年),无锡市鼋头渚景区始建;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锡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成立“鼋头渚公园”。诗人郭沫若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无锡市鼋头渚景区作为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山水园林胜境,拥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樱花谷、无锡人杰苑及中犊晨雾、广福古寺等较为出名的景点。[5]

南禅寺、崇安寺

南禅寺,又名福圣禅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向阳路32号无锡南禅寺景区北区内,地处无锡老城南隅,古运河畔。南禅寺始建于南梁太清元年(547年),初名护国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建塔(后名妙光塔);北宋崇宁三年(1023-1031年)重修寺院,赐额“福圣禅院”,俗称“南禅寺”,有“江南最胜丛林”之称。

崇安寺(又称锡金公园)梁溪首刹,吴会名胜,1600多年的崇安寺自古以来,就是无锡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与之相邻的洞虚宫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三清殿的偏房为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故居。崇安寺始建于1905年的公花园是中国最早期的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被誉为华夏第一公园,有方塘书院、池上草堂、绣衣拜石、草堂话旧、松崖挹翠、白水试泉、兰移听琴、樱丛鸟语等24景。崇安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玄妙观齐名的江南四大特色街区。是国家4A景区。

假期前往两大古刹感受其文化底蕴时拍摄的照片

实际上这两大古刹相距不远,阿炳故居、钱钟书故居等文旅景点也在其附近。

 

音乐文化

无锡在吴地文化深厚的传统氛围的浸染下, 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上溯至春秋时期,有音乐评论家吴季札;若单论近现代,更是群星争辉,而阿炳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位。

阿炳的音乐思想概括说来是音乐要反映人们的心声。他把后来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乐曲,一直叫做《依心曲》或《自来腔》,即音乐是依心的感情流露,是发自内心的音腔倾诉。他的《听松》便是对松涛的描写,借物咏怀,在歌颂南宋爱国将领岳飞英勇抗敌的同时, 也倾诉了阿炳的爱国情怀。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卖艺说唱新闻之前, 经常要演奏此曲并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他通过琵琶曲《昭君出塞》,刻画了汉代王昭君出塞和番内心的起伏不平, 既有激昂悲凉之状,又含有离别故土的眷恋和哀怨之情。总之, 他的旋律都是依心而生, 有感而奏, 故而感人至深。[6]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泰伯奔吴”词条

[2] 百度百科“灵山大佛”词条

[3] 百度百科“渤公岛”词条

[4] 百度百科“锡惠公园”词条

[5] 百度百科“鼋头渚”词条

[6] 吴地民间音乐传统与阿炳和“无锡学派”——兼谈太湖地域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冯光钰,中国音乐(季刊) 2005年第1期


评论 ( 1 )
热度 ( 7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兰叶葳蕤 | Powered by LOFTER